# 地理参考系统及投影

# 地理参考系统描述

# 地球自然表面

地球的自然表面不是平整的、不规则的

# 大地水准面

地球表面的第一级逼近。假设当海水处于完全静止的平衡状态时,从海平面延伸到所有大陆下部

# 地球椭球体

地球表面的第二级逼近。是一个数学上定义的地球表面,它近似于大地水准面

# 大地基准面

地球表面的第三极逼近。由于不同的地区关心的位置不同,需要最大限度的贴合自己的那一部分,地球椭球体经过定位,定向,使其与自己国家的大地水准面最为贴合,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大地基准面
椭球体与大地基准面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

# 常用的坐标系

# 参心大地坐标系(已经被淘汰)

基准面是大地基准面、区域基准面

  • 54坐标系:苏联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
  • 80坐标系:指1980年西安坐标系,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

# 地心大地坐标系

  • WGS84坐标系(全球适用)
  • CGCS2000 与 WGS84 相差几个厘米,对于一般工程测量,可以认为二者是一致的

# 火星坐标系(GCJ-02)

出于国家安全考虑, 国内所有导航电子地图必须使用国家测绘局制定的加密坐标系统,即将一个真实的经纬度坐标加密成一个不正确的经纬度坐标

  • 标准坐标系:国外地图服务、iOS原生定位、天地图(属于CGCS2000,但可以等同于WGS84)
  • 火星偏移坐标系:Gogole地图、腾讯地图、高德地图等
  • 其他偏移坐标系:在火星坐标系上二次加密,如:百度地图(bd09)、搜狐搜狗地图

欧洲石油调查组织EPSG(European Petroleum Survey Group)

该组织负责专门维护地球上所有的测量坐标系统,并且给每组坐标系统都赋予了一个编号WKID

  • WGS84:4326(地理坐标系)
  •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(CGCS2000):4490
  • 伪墨卡托投影:3857(投影坐标系)

# 地理参考坐标系(地理坐标系、GCS)

通常地图上使用的经纬度都为大地经纬度

地理参考坐标系

# 大地经纬度坐标系(大地坐标系、LBH)

基准面是地球椭球体,基准线是法线
经纬度表现形式有两种:度分秒(如113° 12' 34")、十进制(如113.534532)
转换公式:十进制=度+分/60+秒/3600

  • 大地经度 L:过地面点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之间的夹角(0到正负180度)
  • 大地纬度 B:过地面点的法线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(0到正负90度)
  • 大地高度 H:地面点沿法线至参考椭球面的距离,可正可负

地理参考坐标系

# 空间直角坐标系(地心坐标系、XYZ)

基准面是地球椭球体,坐标原点位于参考椭球的中心,也称空间直角大地坐标系,常采用来确定地面点的三维坐标。空间坐标系的三个单位都是投影长度

  • Z轴:与椭球的旋转轴一致,指向参考椭球的北极
  • X轴:指向起始子午面与赤道的交点
  • Y轴:位于赤道面上,按右手系与X轴正交成90“夹角

空间直角坐标系

# 天文经纬度

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,基准线是铅垂线
天文经度:本初子午面与过观测点的子午面所夹的二面角(0到正负180度)
天文维度: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(0到正负90度)

# 地图投影坐标系(PCS)

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个面,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图测量通常是二维平面,把曲面转化成平面的过程就是地图投影,单位是米

# 地图投影的类型

投影类型

# 投影变形

通过地图投影并按比例尺缩小绘制成的地图,存在长度、面积、形状(角度)的变化

# 常用的地图投影

  • 墨卡托投影
    是正轴等角切圆柱投影,由每一点向各方向的长度比相等,即没有角度变形,而面积变形显著,越到高纬度,大小扭曲越严重,到两极会被放到无限大,墨卡托投影无法显示极地地区。常用于航天、航空
    墨卡托投影演示 (opens new window)

  • 伪墨卡托投影(球体墨卡托、Web Mercator)
    它是基于墨卡托投影的,在投影过程中,将表示地球的参考椭球体近似的作为正球体处理。谷歌地图、微软地图、百度地图、腾讯地图、高德地图等网络地图所使用的投影都是网络墨卡托投影

  • 高斯-克吕格投影(横轴墨卡托投影、横轴等角切圆柱投影):
    高斯-克吕格投影
    6分带法

    • 特点

      • 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,且为投影的对称轴
      • 具有等角投影的性质
      • 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
      • 从0度子午线自西向东划分投影带
    • 投影变形的特点

      • 中央经线上没有变形
      • 同一条纬线上离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
      • 同一条经线上维度越低变形越大
    • 6°分带法

      • 从格林威治零度经线起,自西向东,每6°分为一个投影带,分别用1-60予以标记
      • 东半球各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位置为:L0=(6n-3)°
      • 西半球各投影带中央经线位置为:L0=(6n-3)°-360°
    • 3°分带法

      • 从东径1°30′算起,自西向东每3°为一带,将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
      • 其中央经线的位置分别为3°、6°、9°……,180°,西经177°,……3°,0°
      • 这样分带的目的在于使6°带的中央经线均为3°带的中央经线 
    • 表示方法

      • CGCS2000 3 Degree GK CM 117E:3度分带,高斯克吕格投影,中央经线为117度
      • CGCS2000 3 Degree GK Zone 29:3度分带,高斯克吕格投影,分带号为29
      • CGCS2000 GK CM 117E:6度分带,高斯克吕格投影,中央经线为117度
      • CGCS2000 GK Zone 17:6度分带,高斯克吕格投影,分带号为17

    3Degree:3度分带,默认6度分带,GK:高斯克吕格投影,CM:中央经线,Zone:分带号

  • UTM投影(通用墨卡托投影,横轴等角割圆柱投影)
    可以改善高斯投影,圆柱割地球于南纬80度、北纬84度两条等高圈,投影后两条割线上没有变形,离两条割线越远变形越大,中央经线上长度比0.9996
    WGS84主要使用该投影方式
    UTM投影
    6分带法

    • 分为6度带和3度带,GIS常用的是6度带
    • 6度带从西经180度自西向东划分投影带,高斯-克吕格投影的第1带是UTM投影的第31带
    • 高斯-克吕格投影:我国6°分带13-23,3°分带24-45,UTM投影:6°分带43-53
    • 两投影的东伪偏移都是500公里,高斯-克吕格投影的北伪偏移是0,UTM北半球北伪偏移是0,南半球为10000公里
  • Lambert投影(兰勃特投影、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)

    • 圆锥投影通常基于两条标准纬线,从而使其成为割投影,超过标准纬线的纬度间距将增加
    • 适用于小于(含) 1:100万的地图
    • 最适用于中纬度的一种投影。其描绘形状比描绘面积更准确
      兰勃特投影

比例尺

我国11种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中,除1:100万是等角圆锥投影外,其余都是高斯-克吕格投影

  • 1:500、1:1000、1:2000、1:5000、1:1万、1:2.5万、1:5万、1:10万、1:25万、1:50万、1:100万
  • 大中比例尺:1:50万及以上
  • 小比例尺:1:100万及以下
  • 1:2.5万到1:50万采用6度分带,1:1万及更大采用3度分带

# 坐标系转换

坐标系转换中主要是GCS转GCS,GCS转PCS就是投影,PCS转PCS是重投影
GCS转GCS这属于空间解析几何里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移动、转换问题,还有个更高级的说法:仿射变换
欲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仿射到另一个坐标系的转换,需要进行平移、旋转、缩放三步,可以无序进行

# 地理空间对象及建模

# 地理空间对象

是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数字化的表达

# 地理实体

指具有相对固定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,相对不变的属性

  • 离散地理实体:例如 井、道路、河流
  • 连续地理实体:例如 温度、湿度、浓度

# 地理现象

指具有相对固定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,相对不变的属性,但是随着时间变化
被视为动态空间对象,记录空间、位置、属性的变化信息,进行时空变化建模

# 地理空间对象的特征

# 空间特征

位置、大小、形状(点、线、面)等的几何特征以及相邻地物的空间关系

# 属性特征

对空间对象进行描述

# 时间特征

根据时间变化的时空GIS

# 地理空间对象的数据类型

# 零维空间对象:点(Points)

  • 实体点(NE):表示一个客观存在的对象
  • 标号点(NL):用于定位标记
  • 节点(NO,NN):线段的端点

# 一维空间对象:线(Polyline)

  • 线段
  • 弦列(LS):表示相互连接的没有分支的线段
  • 拓扑连线:两个节点的拓扑连接,一节点的顺序可以确定其方向
  • 链:一个非相交线或弧的无分支而有方向的序列
  • 环:闭合的线段、弦列、弧,GT-环(有方向),G-环(没有方向)

# 二维空间对象:面(Polygon)

  • 内面:不包含边界
    内面
  • G-多边形
    G多边形
  • GT-多边形
    GT多边形

像元

它是一个二维的图素,不可再分的图像元素

# 三维空间对象:体

  • 体元:三维实体中不可再分割的元素
  • 标识体元:用于标识一个三维空间,类似二维的标识点
  • 三维组合空间目标:有二维空间目标组合(房屋),也可由三位体元构成
  • 体空间:三维空间实体

# 聚合空间对象:实体类型的组合

  • 图像:像元的集合
  • 栅格:同一网格或图像的一系列覆盖层
  • 层:按面分布的空间数据集合

# 地理空间建模(Geographic Space Modeling)

地理空间建模的二分法

  • 基于对象/实体的模型:离散的地理实体
  • 基于场的模型:连续的地理现象

# 地理空间对象的关系

研究当图形形状在弯曲、拉伸、收缩或其他方式扭曲下几何图形保持不变的属性
关注几何图形的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他们的固定座标

# 空间关系

空间对象在拓扑变化(旋转、平移、缩放等)下保持不变的空间关系,即拓扑不变量,如相邻、联通。 几何结构相差较大的图形,其拓扑结构可能相同

# 空间拓扑关系的类型

  • 重合:基本几何体和比较几何体完全重合,具有相同维数的目标才存在重合关系
  • 包含:只有高维目标包含低维目标,或同维目标包含同维目标
  • 位于内部:基本几何体不能位于比自己维数低的比较几何体内
  • 相交:线与线,线与面,面与面都可能存在相交关系
  • 相离:基本几何体与比较集合体没有共享点
  • 重叠:基本几何体覆盖比较集合体,基本几何体和比较集合体必须是相同的维数
  • 相切:两个几何体又公共的边或点

# 方向关系

方向关系定量描述:以角度为参数进行描述
方向关系定性描述:以东南西北、前后左右相对位置为参数进行描述
代表性模型:锥形模型、方向关系矩阵模型

# 距离关系

点状目标间的平面距离算法
定量计算(欧氏距离):最为广泛的使用方式
欧式距离算法
契比雪夫距离(切氏距离):两点的X和Y坐标哪个差最大就是哪个
切氏距离算法
马氏距离(曼哈坦距离、街坊距离):两点在坐标系上绝对轴距综合
马氏距离算法

# 地理空间对象的结构

# 矢量数据结构

矢量数据结构是如同X,Y(或者X,Y,Z)坐标,利用点,线,面的形式来表达现实世界,具有定位明显,属性隐含的特点。由于矢量数据具有数据结构紧凑,冗余度低,表达精度高

# 要素 Feature

矢量数据的单个对象我们称之为“要素”,即矢量图层内是由多个要素(feature)构成的,而要素主要分为点、线、面等类型

# 矢量数据结构

  • 点:point [ x,y ] []表示元组
  • 线:polyline < point > <>表示列表
  • 面:polygon < point > <>表示列表
  • 区域:region { polygon } {}表示集合

# 拓扑矢量数据模型

矢量数据模型的描述信息包含:位置信息(x,y,z)、属性信息、空间关系信息

# 无空间拓扑关系的矢量数据模型

只记录空间目标的位置和属性信息,不记录它的拓扑关系,也称面条模型

# 栅格数据结构

栅格数据(瓦片模型)是以二维矩阵的形式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方式。每个矩阵单位称为一个栅格单元(cell)。栅格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属性数据
因此栅格数据有属性明显,定位隐含的特点
四叉树编码是最有效的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之一,还能提高图形操作效率, 具有可变的分辨率
栅格数据结构

# 四叉树编码

# 基本思想

每个节点有4个分支,把一幅图像或一副栅格地图等分成四部分,逐块检查其网格值
如果某个子区的所有格网都含有相同的值,则子区不再分割,否则把子区再分割成四个子区域
递归分割直到每个子块都含有相同的灰度或属性值为止
四叉树基本思想

# 常规四叉树

记录叶节点外,还要记录中间节点,节点之间的联系靠指针表达,也叫指针四叉树

节点记录的信息包含父节点指针,四个子节点指针,本节点灰度或属性值
增加了存储量和操作的复杂性

# 线性四叉树

只存储叶节点的信息

节点记录的信息包含位置,大小和灰度或属性值
叶节点的位置信息:遵照一定的规则对叶节点编号,这种编号成为地址码
地址码:其中隐含叶节点的位置信息

# 基于四进制的Morton码
  • 自上而下分裂建立四叉树,过程中逐步产生Morton码
  • 首先计算每个网格的Morton码,然后扫描自下而上合并,建立四叉树 Morton1

# 切片(瓦片)地图

现在越来越多的地图服务用到瓦片技术,基本我们平常所接触的地图的底图都是瓦片地图。瓦片地图金字塔模型是一种多分辨率层次模型,从瓦片金字塔的底层到顶层,分辨率越来越低,但表示的地理范围不变

  • 瓦片分辨率为256××256
  • 最小的地图等级是0,此时世界地图只由一张瓦片组成
  • 具有唯一的瓦片等级(Z)和瓦片行列坐标编号(X, Y)
  • 瓦片等级越高,组成世界地图的瓦片数越多,可以展示的地图越详细
  • 某一瓦片等级地图的瓦片是由低一级的各瓦片切割成的4个瓦片组成,形成了瓦片金字塔 切片地图

# 分辨率和比例尺的关系

# 分辨率

在GIS中所提到的分辨率,也称地面分辨率(Ground Resolution)或空间分辨率(Spatial Resolution),表示一个像素(pixel)代表的地面实际距离。 以谷歌地图为例:在缩放级别为 1 时,图片大小为4个 256256 的图片,那么赤道上的空间分辨率为:地球赤道周长(实地距离)除以2562(像素大小)。其他纬度上的分辨率则为:纬度圈长度/512。 因此可以看出,分辨率取决于两个参数:纬度和缩放级别。缩放级别决定了像素的多少,纬度决定了地面距离的长短。 因此谷歌地图某视图下的分辨率计算公式为: 分辨率

F(X,Y) # 地图分辨率(单位:米/像素)
X      # 纬度值
Y      # 缩放级别
R      # 常量 6378137,表示地球半径,单位:米

# 比例尺

比例尺通常以比率(如 1:10000 )来表示,表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。例如 1:10000 表示图上 1cm 代表实际距离 10000cm,即100米。 由于比例尺起源较早,通常用(纸质)图上的距离衡量实际距离;而分辨率则通常用设备屏幕上的距离来衡量实际距离。而同一个地图视图,尺度是唯一的,比例尺和分辨率只不过是两种表示方法,因此它们是一一对应的。 比例尺与分辨率之间的换算公式如下: 比例尺

Scale # 地图比例尺
Resolution # 地图分辨率
PPI # 每英寸的像素点数